「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」司馬遷在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里的這句話為我們道出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相:從古至今,何人不為利益殫精竭慮?人生漫長碌碌,有幾人能完全不在乎「錢」呢?
錢,商品交換的憑證,它更專業的名字,叫做貨幣。
論產生的年代,貨幣幾乎同我國的歷史一樣古老。夏商時期,「貝幣」就已經頻頻應用于交易之中了。
到了秦漢時期,貨幣在形制、鑄造流程方面都迎來了一系列重大變革,這些變革深深啟迪了后世貨幣的發展方向,為貨幣政策的制定、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都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。
秦始皇
秦漢的貨幣種類有哪些?它們的貨幣政策又有哪些重要內容?以下一一道來,
提到秦漢貨幣,很多人一個反應可能是「五銖錢」為代表的種種銅錢。
但銅幣僅是秦漢貨幣的一部分。
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及早年社會經驗的影響,秦漢還保留著在部分場合用布帛、谷物充任貨幣職能的習慣,在金屬貨幣的使用方面,銅錢之上,也有黃金作為等級更高的貨幣存在,而在其后朝代的貨幣中占統治地位的白銀,也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一定角色。
因此,秦漢真正使用和流通中的貨幣,實際上包括了金屬貨幣、布帛、谷物這三個種類,其中金屬貨幣這一塊,秦代流通的為黃金、銅錢,兩漢則為黃金、銅錢、白銀。
本節現就金屬貨幣的種類做逐一說明。
黃金(使用朝代:秦、漢)
西漢黃金
在秦代,金屬貨幣被分為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,關于這一點,《史記·平淮書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
「……及至秦,中一國之幣為三等,黃金以溢為名,為上幣;銅錢識曰半兩,重如其文,為下幣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