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這個人一直被人們視為奸雄,這個詞準確地描述出了曹操的形象,古往今來也只有曹操一個人可以擔得上奸雄的稱號,說明人們承認曹操的韜略,對他的為人卻爭議頗多。
有人認為,曹操機關算盡太聰明,為了一個王位拼搏了一輩子,最后卻讓司馬家撿了現成的;但也有人認為,盡人事知天命,個人是無法對抗歷史的走向的,曹操屬于時也命也。
曹操身上這麼多的爭議,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他空盒殺荀彧一事了,這件事幾乎決定了后世對曹操的評價,他奸詐的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,但是106年之后的歷史才體現出曹操的睿智。
三國時期能人輩出,正印證了那句話——亂世出英雄。
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,但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周瑜,他們兩人都屬于宰相級別的大才而非單一的謀士,同屬于曹操陣營的楊修比起荀彧來又差得太遠,因此荀彧作為第一謀士是毫無爭議的。
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功臣,荀彧一手制定了曹操對外發展的戰略方針,可以說是曹操能夠與蜀吳抗衡的最大王牌,曹操也深知荀彧的能力,將其稱為「吾之子房」。
荀彧跟很多三國時的能人不一樣,他出身在一個非常顯赫的家庭,荀彧的父親曾經拜相,他的叔叔也是漢朝的大官,在父親的安排下,荀家和中常侍唐衡聯姻,這更加鞏固了荀家在漢朝的地位。
公元189年,荀彧正式進入仕途,不久之后就來到袁紹的手下當差,在曹操崛起之后,荀彧又來投奔曹操。這一時期的荀彧有一絲懷才不遇的意味,他明白雖然漢獻帝還是名義上的皇帝,但是朝政已經被董卓把持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