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幼兒園階段,對孩子的主要考驗并不是智商而是情商。
孩子的情商發展會一直伴隨著孩子的成長,甚至是要早于智商的發展,并且情商和智商的發展,并不會有任何聯系,就像是很多低學歷的人也能游刃有余地生活一樣。
但對于孩子情商的感知,家長通常是后知后覺的。只有在更多的孩子群體當中,有所比較之后,才能有所體驗,如果只是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交往的話,根本不會察覺的。
相比于智商發展,情商變得無關緊要
有多少家長存在著這樣的偏見: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是萬事大吉。學習被放在第一位,其他任何事情都要給學習讓步,孩子的幸福指數也是建立在學習成績之上的。
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好,在生活中他們犯下的錯誤,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被容忍的,就算是一些涉及到本質問題的錯誤,也是會照樣被原諒。
反之,只要孩子學習不好,就算他身上有再多的閃光點,也會被忽視掉。比如情商和智商發生沖突的時候,家長都會優先選擇智商。
父母的情商就不高,也教育不出高情商孩子
我們都知道智商會受到基因遺傳,同樣情商也是會有所遺傳的。但往往情商受到更大的影響,是耳濡目染、言傳身教。在生活中孩子模仿家長的行為進行成長和發育。
這樣一來,對家長的情商要求就非常高了,如果家長的情商本身就不高,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過于沖動欠考慮,他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是如此,不會讓人滿意的。
另外,家長衡量孩子情商的標準,不過就是自己,當遇到相同的問題時,自己的處理辦法則是標準答案,絲毫不會產生反思自己、向孩子學習的想法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