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,每個孩子來到世上都是不易的,從一顆小細胞到成形,再到呱呱墜地,無不需要母親付出萬分的精力。
俗話說「兒奔生,娘奔死」,此言半分不假,當今醫療條件發達,尚且有難產孕婦不幸殞命,更別說醫療條件落后的古代了,那時沒有無痛針,沒有麻醉劑,沒有成熟的剖腹產手術,女人生子堪稱九死一生,13級的痛可不是開玩笑的。
晚清就有這麼一個女人,在難產時無力昏厥,陷入重度昏迷,家中的人以為是難產而死,辦了喪禮,將其下葬,待200年后考古家們打開她的棺木,其中景象卻是慘烈駭人。
在古代,女人生孩子可以說是鬼門關走一遭。
古人將女人生產視為「不潔」,男子不得入產房,因為覺得過于污穢,甚至在更早前,女人是不能在家里生孩子的,人們會在路邊搭一個棚子,以此當作產房。在魏晉之后才慢慢轉為在家中生產。
在眾多電視劇中,可以看到很多古代女人生子的鏡頭,大都是躺著的,但是歷史上躺著生孩子的卻是相對少見,大多會選擇「坐式」「跪式」「站式」等,像《知否》中明蘭就是選擇站著生產。
若遇到難產,疼痛脫力,為了讓孕婦成功將嬰兒生下,很多人家會選擇鞭笞生產,通過鞭打產婦,讓產婦保持清醒把胎兒生下。
古代醫療條件并不發達,接生孩子的并不是郎中或者專業的婦產科大夫,那時候都是穩婆來接生,而她們能成為穩婆,也不過是經驗之談。
穩婆們總是喊著快拿熱水,這熱水是為了消毒工具,擦拭產婦的血水以便觀察嬰兒的情況,此外還有止血,防止感染的作用,不然血水與羊水一瀉而下,產婦極易因為大出血而遭遇不幸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