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清宮影視劇《如懿傳》中有這樣一段情節:里面的乾隆皇帝盡管非常喜歡富察皇后生下的嫡子,孩子剛生下不久,立儲的心思就昭然若揭。不過,他還是沒有將這份心思表現出來,只是秘密將永璉立為太子,消息密封于匣內。
然而,天不遂人愿,永璉很快就去世了。盡管如此,乾隆皇帝在傷心之時還是將永璉封為端慧皇太子。後來,他又將令妃的兒子立為儲君。這是一項具有清朝特色的立儲制度,它是皇權加強的一種表現,而乾隆自己也是經歷秘密立儲制度的人。只不過在雍正駕崩之后,他準備繼位,但當時的大臣張廷玉在立儲密詔前卻喊道:說還有一道密詔要宣布。ADVERTISEMENT
在封建皇權時代,皇帝在很多時候來說,是大于天的存在,雖然沒有呼風喚雨的神力,但卻有呼風喚雨的權力。因此,人人都想當皇帝,但皇帝只有一個,沒有斬千軍萬馬的能力與魄力,是不可能走到至尊的位置的。開國創業的皇帝是如此,在和平的時代,下一任皇帝想順利成為皇帝也是如此。
因此,皇位是充滿腥風血雨的。對于敵人來說,爭奪皇位手段狠厲,可以理解,畢竟這關乎著自己與子子孫孫的利益。但皇子繼位來說,爭奪皇位手段狠厲,就難以理解,尤其是在儒家思想要講究兄友弟恭的理念的統治下。
然而,皇家無親情,不僅不講究兄友弟恭,甚至還殘殺兄弟以及皇帝。清朝作為最后一個封建王朝,充分吸收了歷朝歷代關于皇位血腥斗爭的教訓,尤其是還有一個「九子奪嫡」的事件,因此開始確定了「秘密立儲制度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