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維決定行為,優秀的父母一早就貫徹了優質的教育理念。
成為父母后,總渴望有一種方式,既能高質高效的教育好孩子,又能擁有親密的親子關系。
愛因斯坦說過:「這個層次的問題, 很難靠這個層次的思考去解決。」
意思是說:當我們陷入一個困難無法解決時,并不是能力或者方法出了問題,而是源頭就錯了。
家庭教育也是如此。
今天給大家分享10個關于教育的源頭思維,助你的家庭教育高質高效、母慈子孝。
律已,是育兒的基本前提
「有了孩子,就有操不完的心。
這是許多人成為父母后,最大的感受。
尤其是孩子開始上學后,「一寫作業雞飛狗跳」是許多家庭每天必演的「家庭劇」。
為什麼孩子屢教不改?
因為他們教育孩子說一套、但自己生活做另一套。
一邊教育孩子,用功讀書,出人頭地;
一邊自己捧著手機,長年累月,不見翻過一本書。
如果幾句道理,就能成就一個人的一生,便不會有那麼多失足的孩子。
父母是孩子的原件,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。
「身教」重于「言傳」。
父母如何律已,遠比如何「雞娃」更重要。
育兒先育己,否則,99%的教育都是無用的。
優點,是撼動缺點的杠桿
《人世間》原著中,周志剛第一次到周秉昆買的新家里去,說了這樣一段話:
「你從小到大,爸沒怎麼夸過你。怕一夸,你反倒出息不了啦。看來爸是對的。今天爸要當面夸你一句,秉昆你終于出息了。」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