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外婆去世后,我就有一兩年沒見過我的幾位姨和表兄弟們了。
以前外婆在,每到逢年過節,幾大家子十幾號人,就擠在外婆那小小的屋子里。會下廚的姨父在廚房呦呵,不會下廚的幾位姨就邊聊天邊擇菜,我們小輩們聊聊生活聊聊事業,還有小孩們在屋前草坪里捉蟋蟀。
然后十幾號人圍著兩大桌,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,商量著下次給外婆帶什麼好吃好用的東西。
但后來,外婆去世了。我們這一群人,就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聚過。忙的忙家庭,忙的忙事業,我也有一兩年沒有再去過外婆家。
聽我媽說,她們姐妹幾個,一年難得再碰一回面,外婆屋前的野草,長得比人還高了。
曾經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們,因為父母的離世,慢慢變得疏遠起來。之前是親人,之后變成了「親戚」。
為什麼父母不在,兄弟姐妹就疏遠了?
你會說,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距離,將我們分散了。其實要說,也是這麼個理。不過,我在看社會心理學時,發現了更細致的解釋。
依據「人際吸引理論」,我們會被那些能帶給我們某些東西的人吸引,也會更喜歡有回報的關系。
當然,這個回報,不單指物質,還有精神上的。總的來說,主要是以下3個原因,很現實。
研究表明,頻繁地見面,能增進一種親密關系。
在生活中,我們見的最多的人,通常是身邊的家人。
我們生活中的大小事,偏向找身邊的親人商量,而不是一年見不了幾面的兄弟姐妹。而我們常約著出去玩、出去吃飯的人,也大部分是常見面的手足,而不是隔著幾千里的那個。
越接近,關系越親密。
因為接近,我們會在幾個有同等吸引力的人中,選擇離我們最近的那個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