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自古宦者亂人之國,其源深于女禍。女,色而已,宦者之害,非一端也。」——歐陽修《五代史宦官傳序》
當我們在查閱歷史資料的時候,總會注意到「宦官」和「太監」這兩個名詞,且在很多人的認知中,太監與宦官就是一回事。
可嚴格意義上來說,宦官和太監之間其實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。這就使得人們好奇不已:究竟是出于什麼原因,這兩者才會被混淆呢?
這里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宦官和太監。據悉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男性奴仆。他們主要負責宮廷雜事,不被允許參加國家政務。
不過由于這些人終日與皇室成員相處,其中的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宦官在一開始可不一定是閹人,不然嫪毐也不會假扮宦官進宮。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,皇帝們意識到使用非閹人的宦官極有可能混淆皇室血脈。
于是皇帝們開始增加閹人在宦官中的占比。而從東漢時期開始,宦官則全部由閹人充當。
至于太監,其最開始是官名,唐高宗時期殿中省被改為中御府,宦官開始充任太監、少監。這之后,「太監」便開始廣泛出現于歷史文獻中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等到明朝的時候,官宦權勢日漸增大,此時只有那些地位較高的內監才能被稱為「太監」,比方說明內廷十二監的主官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