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時間,一個幫媽媽打包鹵菜的6歲小男孩火了!
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,這個一放學寫完作業就幫媽媽干活的小男孩一下子成功出圈了,引起一大波家長的羨慕嫉妒恨!
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就這麼勤快,而自家的孩子連刷牙洗臉還要爸爸媽媽幫忙呢?
其實,只要教會了孩子這幾點,我們也能輕松做個懶爸媽!
01 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
高爾基說過:「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美好事情的源泉。」但是,現在很多孩子卻不是這樣認為的,絕大原因出現在家長身上。
很多爸爸媽媽認為:學習比勞動更重要。只要學習上去了,以后出來找個好工作,勞動這點小事雇個人就解決了。
有的爸爸媽媽甚至在孩子放學以后,主動要求到學校里面代替自己的孩子打掃衛生。因為這樣,自己的孩子就可以多出來點時間用在學習上。
殊不知,爸爸媽媽的這種觀念恰恰剝奪了孩子對勞動的認知,使孩子失去了在勞動中感受快樂的機會。
看看我們周圍,是不是大多數家庭都是這樣的?當孩子主動提出要幫爸爸媽媽干點小活,爸爸媽媽就大呼小叫的:趕緊學習去,家務不需要你們小孩子動手,把學習學好了才是最重要的。
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麼就不要怪自家的孩子連一個6歲的小男孩都比不上了。
爸爸媽媽一味地把勞動大包大攬,一點兒家務都不讓孩子干。長久以往,發展下去的結果便是:孩子缺乏勞動的觀念,凡事依賴爸爸媽媽,慢慢地養成懶惰的壞習慣。
最后,他們會認為:勞動跟他們一點兒關系都沒有。需要動手的活兒,都是爸爸媽媽的事。所以現在有的孩子即使上大學了,周末回家還要把臟衣服打包回來給爸爸媽媽洗。
想一想,天天跟在孩子身后收拾他們亂扔的襪子,亂丟的書本,亂放的餐具……難道不累嗎?忙完工作,還要忙家務,一天24小時連軸轉,就是鐵打的機器也撐不住呀!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