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自古以來只要涉及到戰/爭的事情,那背后便是一番戰略和計謀的較量。三國鼎立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戰/爭時期,除了誕生可圈可點的英雄人物之外,戰場上的謀略也是堪稱經典。
說起戰術,劉備、曹操和孫權三家都有著自己的軍師。與其說是他們三方勢力的你爭我奪,不如說是他們背后軍師謀略的較量。當時最為著名的三方軍師分別是諸葛亮、荀彧和周瑜。
同樣聰明的人放在立場的對立面,那必然有一場頭腦風暴,連周瑜都感慨「既生瑜、何生亮」。因此在周瑜臨終前為孫權做了最后一次謀劃,讓他除掉一個人,這個人會是誰呢?請和小編一起向下看去
三國鼎立的初期,曹魏陣營勢力宏大,一直壓制著東吳和蜀漢。曹操為了控制孫權,還提出讓他把兒子送過來當人質。就在孫權猶豫不決的時候,周瑜站出來對他曉以利害的關系之后,他才放棄這個念頭。
曹操見軟的不行,那就來硬的,于是便發兵南下占領了荊州,進一步地逼近孫權。此時劉表又突然病逝,新任荊州牧劉琮又跑去投降曹操,將劉備打得措手不及。
最后自知無力抵抗的劉備只能向南撤走,并尋求東吳的支援。荊州要是死守,對東吳而言就是唇亡齒寒的關系,于是孫劉正式結盟,共同抵御曹軍。
此時孫權也召回了周瑜一起商量對策,周瑜分析了一下戰/爭的形式。他認為曹操軍隊開拔到荊州之地,路途遙遠想必已經人馬疲憊,再加上現在天氣寒冷,青草不生,養馬也成為了一大難題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