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建王朝出過很多有作為的皇帝和有奇功的大臣,有些臣子家族幾代人盡忠輔佐君王,而有些臣子,有了點功勞便飄了,認為皇帝不依仗自己,朝廷就完了,自視過高,功高震主,結果被君王滅全族。
伴君如伴虎,功勞再高,再受器重,但是君就是君,臣就是臣。看不清自己的身份,早晚被除掉。
滿清王朝最著名的皇帝當屬康熙帝,他到乾隆皇帝這段時間被稱為康乾盛世,是滿清王朝最繁榮的時期。
這兩位皇帝之間還有個在位時間不算長的皇帝,就是雍正。
由于康熙帝在位時間太長,六十一年,拖到雍正四十四歲才繼位登基。
康熙帝兒子多,他在位時間又長,所以阿哥們爭權一直很厲害,搞的康熙帝也是愁的很,也許是看在他心愛的
康熙三十七年,胤禛封為貝勒,康熙四十八年,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。而廢太子胤礽之后,胤禛積極爭儲,康熙六十一年,康熙帝駕崩,胤禛正式繼位,次年改年號為雍正,繼位時,雍正已經四十四歲了。
雍正在位期間非常勤政,大約正是如此,才導致他子嗣稀少吧。
繼位之前,雍正經歷過九子奪嫡,手足相殘的糟心事,所以對自己來之不易的皇權非常珍惜,繼位后對曾經爭奪帝位的兄弟沒有心慈手軟,對以下犯上的大臣就更不可能寬宥了。
雍正最恨的應該屬他親封的撫遠大將軍,一等公爵年羹堯了。
雍正帝真的是忍了這個囂張跋扈的下臣好久,才忍無可忍下令處死的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