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言道「時勢造英雄」,但在封建社會中,這句話往往應驗在豪門大族當中。
因為門閥士族手中有錢有權,他們的起點已經是亂世中連飯都吃不飽的普通人夢寐以求的終點了,所以自古以來,農民起義發生了數千次,但是真正稱得上成功的人只有「劉邦」和「朱元璋」兩個人罷了。
昔年,劉邦擊敗勁敵項羽,建立了西漢王朝;朱元璋推翻元帝國,建立了大明王朝。
劉邦和朱元璋兩人的命運軌跡其實極為相似:
1、都出身貧寒;
2、都是白手起家,成為王朝的開國之君;
3、都愛民如子,稱得上一代明君;
4、晚年都有殺功臣的事跡。
古人講光宗耀祖,在那個時代沒有什麼比當皇上更令人榮耀的事情了。
戎馬多年,當這兩位衣錦還鄉時,他們已是一個龐大帝國的統治者,一言可以定數萬人生死的那種實權派。
這種情況下,他們會如何面對曾經的鄉親父老呢?
【劉邦和朱元璋畫像】
劉邦討伐黥布歸來時,路過了自己的故鄉沛縣。
此時,當了多年游子的劉邦鄉愁犯了,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便命令大軍停在沛縣,自己好去和父老鄉親們嘮嘮嗑敘敘舊。
劉邦在沛宮舉辦酒宴,他讓手下去把自己過去的朋友和父老子弟們都邀請來赴宴。酒足飯飽后,劉邦便從席間挑選了120名故人們的后代,然后自己一邊擊筑,一邊教導他們自己剛作的詩歌:
大風起兮云飛揚,
威加海內兮歸故鄉,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
沛縣兒郎們紛紛跟隨著劉邦歌唱著劉邦剛作的《大風歌》,劉邦聞歌起舞,好不快樂!
【劉邦聞歌起舞】
跳著舞,哼著歌,劉邦卻突然痛哭起來,他對沛縣的父老兄弟們解釋說: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