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,人之初性本善,小孩子的思想都是非常單純和純潔的,他們不會人前一套人后一套,孩子們基本上是喜歡誰就愿意天天纏著,誰不喜歡的就會躲得遠遠的,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勢,尤其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,這種態度非常的明顯。
然后我們就會想啊。寶寶和誰一塊睡覺就一定和誰親嗎?
昨天和朋友聊天,聽她向我傾述最近一件很郁悶的事情,就是在外工作半年的她前幾天請假回家看兒子,寶寶卻不和她親了,晚上不管怎麼哄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睡覺,每天晚上都在床上把奶奶抱得緊緊的,生怕媽媽把他搶走了。
所以媽媽們,雖然都忙,但在孩子「認母」的關鍵期,是拉近母子感情的好時機,一定要留在孩子身邊,不然別怪孩子和你不親。
孩子在媽媽肚子里大概七個月左右的時候,開啟了初步的「認母」。孩子在出生三天以后,可以通過氣味區別媽媽她其他人的差別,也是在「認母」。
老一輩的人認為,孩子「認母」是從出生后的三個月,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準確。孩子認識媽媽,是隨著聽覺、嗅覺和視覺,這三種感官的開啟,來慢慢認識媽媽的。
在近幾年熱播的育兒節目中,經常能看到胡可一家的身影,而且即使長期霸屏也非常為觀眾所喜愛,胡可的育兒觀念受到萬千寶媽的追捧。胡可之前在節目中提到,她小時候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,因此更知道父母陪伴的重要。
然而真的有了孩子后,卻忙于工作忽略了這一點。有次她拍完戲連夜趕回來,第二天一早忍不住逗安吉,「看看誰回來了~」安吉的話卻讓她淚流不止——「你都走了那麼多年,我哪記得你是誰啊?」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