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作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,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,孔子的后代,也因為儒家學說中「仁義禮智信」的優秀理念,開枝散葉,延續傳承了兩千多年,而中國歷史上能夠延續兩千多年的家族,除了孔家以外,還有一個低調的姓氏——張氏。
張氏家族,又被稱為「天師世家」,孔氏家族能夠傳承千年,與儒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密切相關,而張氏家族傳承千年所倚仗的核心,恰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除儒家之外影響力排行第二的學說——道家。
張氏家族的第一任祖先,名叫張道陵。
事實上,張道陵在出生時,只單名一個陵字,傳聞他的母親某夜突然夢見一個老神仙給了她一株神仙草,讓她好生保管,夢醒后,神仙草自然是不存在的,但寢居室內卻莫名異香環繞。
張母本以為自己身體出現了問題,翌日便請了大夫,號完脈后,卻突然聽得大夫連連恭喜,恭喜張母懷有了身孕,張母十月懷胎生下張道陵后,張父便結合妻子的夢境,給兒子取名為「陵」,帶有「羽化成仙」之意。
張道陵少年時,并沒有像父母親所期望的那樣,清心寡欲、求佛求仙,反而,他一心渴望入世,希望能夠考取功名、光宗耀祖。
為了鉆研學問,張道陵能夠夜行十幾公里,只為找到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前輩解答某個問題,而功夫不負有心人,他也成功考取了太學。
太學,是中國古代國立最高學府的尊稱,雖然在各個朝代名稱有所變化,但其地位卻是無需多言,「置名師,以養天下之士」,能夠進入太學的人,皆為人中龍鳳,也將為他所在的皇朝貢獻出極大的力量。
張道陵在進入太學后,自然也抱著這樣的理想抱負。在太學「深造」了幾年后,張道陵終于迎來了「畢業—分配工作」的環節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