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可以做孩子生命的養育者,成長的陪伴者、支持者,卻唯獨不能成為他們人生的主導者。
想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,父母一定要學會「忍」。
最近有個朋友,在孩子寫作業這事上犯了愁。
孩子放學回家便撒歡地玩,作業完全丟到腦后,非得等大人發火,才肯乖乖做作業。
而且做起來磨磨蹭蹭,一會玩玩手機一會摸摸玩具,好像作業根本不是他的事一樣。
朋友說,這孩子太不自律了。
不光孩子,很多成年人也是一樣,沒人監督就偷懶。
我見過很多大學生,初高中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活動,還能夠自我約束,各方面表現尚可;一進入大學得到了自由,便無止盡地放縱自己,熬夜打游戲、追劇、逃課,生活黑白顛倒。
自律這個詞總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,能做到的人卻是少數。
究其根源,還是小時候自我管理不夠。
家長事事操持,無微不至,把孩子牢牢攥在掌心,根本沒有給孩子成長的機會。
很多家長問我,如何教孩子自律?其實最需要做的,就是「能忍」。
忍住樣樣包辦、事事插手
許多父母都想培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,可卻從不給他機會。
例如,現實生活中,很多孩子的一天都是在父母的口令中過去的:
「還不起床,快遲到了!」
「別看電視了,該吃飯了。」
「又玩手機,作業做完了嗎?」
「怎麼還不知道睡覺?」
孩子做得不好時,總是想站出來教孩子怎正確的做法,不給孩子自我探索的時間;孩子遇到挫折時,總想伸出手幫他,不給孩子獨立思考,自己想辦法的機會。
過度控制孩子的父母,很有可能暗中破壞了孩子自控力的發展。
孩子完全像一個被操控的提線木偶,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,對什麼事情都缺少自己的思考,一切僅憑父母的指令行事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