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國家二百余年以來,休養生息,遂至于今。士安于飽暖,人忘其戰爭,皆我明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。」——李贄評價朱棣
公元1368年,大明王朝在南京紫金山宣告了建立,在當時由于大都所處的地區,還是處在元朝的勢力范圍之內。也正由此,朱元璋派遣徐達作為北伐的大元帥一路攻城拔寨。
明軍直接殺到了大都腳下,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元朝皇室嚇跑,兵不血刃地攻占了大都城。後來,全國基本都被平定,大都也被納入大明王朝的版圖。
就在此時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朱元璋面前,之前的王朝中長安作為都城、歷史也最久遠,更是配套的設施最齊全的城市。
想要重新定都長安還是需要重建,但可惜太子朱標卻英年早逝,朱元璋還體驗了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后大為悲痛。萬眾歸心的繼承人沒了,重新考慮新的繼承人這件事,令朱元璋無心繼續考慮遷都之事。
但南京雖然在歷史上,也曾作為都城存在并使用過,可地理位置等要素還是過于偏僻,作為都城不是最好的選擇。于是,在靖難之變之后,明成祖朱棣將都城遷到了自己曾經的王都北京。
那麼,是定都南京好,還是定都北京好呢?就眼光而言,還真是應了姜還是老的辣這句俗話,接下來咱們對比一下南京與北京的優劣之處。
歷史上,有名的都城就那麼幾個城市,南京也位列于這個名單之中。早在三國時期,南京就曾經被東吳作為都城使用過,可見這座城池作為都城的時間很早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