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時,東吳有四任大都督:周瑜、魯肅、呂蒙、陸遜。
周瑜年少便與孫策交好,助孫策擊敗劉繇,平定江東,立下不少汗馬功勞。孫策遇刺身亡,弟弟孫權繼任,周瑜依然是東吳一等一的大將。
他為孫權出了不少計策,并親自率軍用火攻,將曹操擊敗于赤壁,從此東吳在三分天下中,分了一杯羹。
陸遜,二十歲便在孫權麾下當幕僚,助孫權奪取了荊州,任東吳大都督。
夷陵之戰,陸遜繼續用火,火燒連營擊敗了劉備。石亭之戰,陸遜與朱桓、全琮各自領兵三萬,打贏了曹魏的軍隊,斬殺、俘虜了魏軍一萬余人。
孫權稱帝后,陸遜被封為上大將軍,右都護,并輔佐太子孫登。
周瑜英年早逝,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六歲,陸遜活到了六十三歲。要是孫權不那麼早死,這兩位東吳的大都督相比,誰會更勝一籌呢?
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分別是兩位大都督在東吳效力的成名之戰。一個打敗了曹操,一個打敗了劉備。
兩場戰爭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火攻,也許陸遜是借鑒了周瑜當年的經驗吧,這兩戰對孫權來說都至關重要。
這兩戰因為時間和背景的不同,似乎無法相提并論,但它們卻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里面都有諸葛亮。赤壁之戰是與諸葛亮聯手,夷陵之戰是與諸葛亮互攻。
諸葛亮一直建議劉備要與東吳聯合才能抗曹,赤壁之戰也是諸葛亮的堅持下,劉備與東吳聯合打了個漂亮仗。然而用火攻曹軍,卻不是那個聰明絕頂的諸葛亮提出的,而是周瑜手下的黃蓋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