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孕時想生個健康寶寶,生下來后更想要一個聰明高智商的寶寶,這幾乎是每位家長的愿望。可在帶寶寶的過程中,媽媽總是被寶寶的一些煩人行為折磨的快瘋掉,殊不知,這些所謂的「煩人」行為,正是媽媽最初的愿望。
沒錯,當3歲以前的寶寶有以下六種行為時,恭喜你,你家娃智商很高。
媽媽說:「我發現我生了一個牛魔王,逮住什麼撕扯什麼,什麼衛生紙、玩具,只要經過孩子的手,都會體無完膚。」
在孩子3歲前,有些孩子「動手」能力似乎特別牛,尤其喜歡摔東西、搞破壞。遇到孩子這樣,家長先別急也別煩,這可能是小家伙的智商在進步過程中,TA們通過這些精細動作,增加大腦血流量。
有研究表明,越是精細寶寶手指的動作,越能激發寶寶的腦細胞,這樣加強孩子的思維功能。
同時孩子在撕紙、拆玩具的過程中,一般都比較專注,這說明他有思考的完整過程,并不僅僅只是「破壞」這麼簡單。
想要寶寶擁有高智力,要學會培養手腦協調能力,以及專注能力
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:「注意是心靈的天窗。只有打開這扇窗,才能讓智慧的陽光灑滿心田。」
注意力在提升孩子的活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,觀察力的先導是注意力,所以沒有注意力的孩子不存在觀察之說。
當孩子專注拆一個玩具時,這時父母不要大聲呵斥,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,如果爸爸媽媽有時間,不妨一同參與。(某音上的倒翻油瓶、面粉,請及時制止)當然,拆玩具只是一個例子,如果心疼玩具的費用,可以讓和孩子一起搭建積木、一起疊紙飛機等,一樣可以培養孩子動手能力以及專注力。
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鍛煉精細動作的玩具,比如串珠、堆堆樂等,但要注意避免孩子誤吞珠子等。
有的孩子2歲半了,還只會說疊音,家長急的不要不要的。有的孩子1歲多就會說三個字,天天像個小話嘮一樣,有時家長也嫌煩。
從TA們咿呀學語開始,每天除了睡覺,隨時啟動著小話嘮模式,喋喋不休的說個沒完,見誰也不認生,都想聊上幾句。如果你家寶寶這樣,你就偷著樂吧,這是娃智商高的表現。
兒童大腦發育包括語言發育能力、認知能力、感官能力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