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發現,大腦發育存在一個「早期窗」,即,0-3歲期間,是孩子大腦發育的瘋長期——出生時,孩子的腦重只相當于成人腦重的25%;而到3歲時,孩子的腦重就已經相當于成人腦重的85%了。
在0~3歲大腦發育的黃金期,如何更好激發大腦潛能,就成為父母們密切關注的問題。
腦科學研究發現,運動佐助思考,特別是在個體出生的前幾年,孩子的思維發展是與運動能力融為一體的。即,孩子是在玩中學、學中玩,在游戲中激發大腦潛能的。
那麼,3歲前,父母怎麼做才能更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?
一個公式就很能說明:聰明大腦=營養+睡眠+運動+快樂+新鮮刺激具體怎麼做?
心理專家給出的如下幾條原則性建議,供父母們參考:
1. 大腦發育離不開營養
研究發現,適當的營養、良好的睡眠質量、規律的運動等,是發展和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條件。
其中,先決條件就是營養。
從營養醫學角度來看,聰明大腦的前提是神經系統的生長和發展是否健康,飲食健康(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)在大腦功能發揮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。
比如,肩負著神經遞質傳遞重任的乙酰膽堿、多巴胺和羥色胺等,就需要從蛋類、魚類、全谷類、各種堅果、果蔬、食用油中獲取。
因此,寶寶一定要均衡營養,多攝入有益身體健康的營養食物,少一些油膩、厚重或垃圾食品,滿足大腦營養需求,才更聰明。
2.鼓勵孩子游戲和自由探索
有一句話叫「讓孩子親自去生活」,就是鼓勵父母放開對孩子的限制,讓他有機會去自由玩耍、探索和學習,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孩子智力的開發了。
從某種意義上,我們說,父母學會放手,學會做懶家長,孩子未來更聰明。
比如,從孩子2歲多開始,父母就可以有意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。安排的時候,明確告訴孩子:「妳是家里的小主人,這是妳分內應當做的。」當孩子做好了一項家務,予以及時的鼓勵、認可。別對孩子說:「妳來幫我做……好嗎?」或者用物質去利誘孩子做家務。這不叫參與,叫交易。
想滋養心靈,先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與感官體驗,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孩子的大腦開發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