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三國演義》中許多英雄豪杰的名字都是兩個字,比如西楚霸王項羽、漢高祖劉邦,曹魏奠基者曹操以及他們手下的干將關羽、張飛、韓信等。
但三國中也有少許豪杰是三個字的名字,比如諸葛亮、司馬懿、夏侯惇等,但他們之所以名字是三個字,都是因為他們的姓氏乃復姓,姓名其實還是單字。
為何在三國里大多數人的名字都是兩個字呢?據說,那時候取三個字為名的人都是賤民,事實果真如此嗎?
三國之前是秦末,仔細觀察秦朝的人物名稱,你也會發現上至帝王將相,下至普通老百姓,大多也是取單字為名。
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,是因為有
此書里規定了古時「二名不偏諱」,意指古代眾多避諱禮俗中對于名字的一種,對于尊長兩個字的名字,不能夠同時稱其兩字名諱,需要兩個字分開說。
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母親名為姓「顏」,名「征在」,因此作為她的后輩只能稱呼她為「在」,或是「征」,只能單字而不能雙字。
這樣的名稱避諱制度,演變到后來,逐漸發展為了人們若是取三字的姓名,便會被認為是賤民,不如一字單名的更方便,地位也不及單字人的高貴,因此自秦朝才會出現只取單字為名的制度出現。
關于三國大多數人的姓名都是兩個字的原因,還有另一種說法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