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的家庭怎麼樣,看孩子就知道了,孩子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素養,就很好的詮釋了這個家庭的家庭教育。有一個很流行的網絡用語叫「巨嬰」,形容年齡已經長大了,心理年齡卻還是孩子,過度的依賴他人幫助自己的人。出現這種類型的人,往往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。
最近,網上一個事件吸引了網友們的目光。一個8歲的小男孩和爸爸一起在放學后乘坐公交,車上不斷的涌上來同樣下班回家的人,顯得格外的擁擠。爸爸沒有找到座位,只能讓兒子站在欄桿旁,自己將兒子護在懷里。就這麼走過了一段路程之后,兒子突然喊爸爸,說自己肚子疼。
爸爸趕緊彎腰,伸手在兒子身上摁了摁,詢問情況,周圍的人也看了過來,但是兒子卻不再說話,只是抓住爸爸的包不松手。
這個8歲的孩子擁有良好的應變能力,能夠在這種擁擠的環境里,迅速的判斷出壞人,并且選擇了一個最安全的辦法,來吸引父親的注意,而不是自己呈英雄,或者大聲的喊出小偷,很好的保護了自己,又避免引起車內的慌亂,這一切的行為想法都與家庭的教育脫不開關系。
應變能力是什麼?是多方面反應了孩子綜合素養的一個表現,是反應了孩子在面對突發事件時,大腦的思考和決策力,應變能力強的小孩,往往表現的更加聰明和靈活。在日常生活中,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?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