赳赳老秦,共赴國難。
奮六世之余烈后,秦始皇統一戰國,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。可始皇帝多半想不到,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國家,竟然在短短十五年的時間里,就走向了滅亡。
世人都以胡亥、趙高等人為秦亡的主要原因。但秦朝滅亡時的三個不合理之處,卻經常容易被忽略掉。
其一,陳勝發展未免太過迅速。其二,驪山囚徒太能打,其三,劉邦怎麼輕而易舉就攻破了咸陽?
而這些不合理之處的背后,或許才是秦國滅亡的真正原因。
會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失期,法皆斬。
故事的一切源頭,還要從一場暴雨開始說起。面臨必死的局面時,
暫且不談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,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反抗殘暴的統治。單單是兩人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,就拉起十余萬大軍,實在讓人匪夷所思。
陳勝從哪里找來那麼多的軍隊?他又憑什麼有這麼強的號召力?
至于驪山囚徒戰斗力太狠,則是秦將章邯率領的驪山囚徒,竟然將天下各路起義部隊打得還不了手。
陳勝吳廣數十萬大軍看似數量龐大,卻在極短時間內滅亡。不僅如此,哪怕面對楚國貴族后裔項梁,章邯也表現的無比強悍。
甚至就連項羽在巨鹿之戰,前期一舉殲滅王離全部軍隊后,章邯都又憑借手上的驪山囚徒軍隊,堅持了八個月之久,這又是為什麼。
要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位名將,都不可能「臨時」將一批囚徒訓練,能夠趕赴前線勇猛殺敵的戰士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