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時間刷到有位寶媽曬娃,稱孩子特別懂事,情商超高。
孩子剛3周歲,吃飯穿衣從不用人幫忙,還能幫著寶媽拖地、擇菜、搞衛生,而且嘴巴很甜很會說,待人接物有禮貌,就連提要求都會婉轉著表達。
不少網友表示驚到了,紛紛向這位寶媽「取經」,問她是怎麼教育的。
寶媽自豪地回復,其實也沒做什麼,就是要試著冷處理,孩子苦惱的時候讓她自我消化冷靜后就好了,不要去慣和溺愛孩子。
看到這里,我心里不禁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:孩子連向父母提要求都不敢直說,這就是所謂的「情商高」嗎?
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乖巧懂事,行為舉止落落大方,成為情商高的「小大人」。
但實際上,如果孩子只是被「逼」的不得不懂事,被迫迎合父母,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自主表現,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情商高,而是「缺愛」。
記得之前有網友分享過這樣一段經歷,小時候她被送到外婆家,從記事起就很聽話懂事,也不敢哭鬧,總是偷偷打量大人們的情緒。
如果大人不高興了,她就會多干活少說話來刻意討好他們,即便是在自己家吃東西,如果大人不說可以吃,她也絕對不敢去拿。
仔細思考,這不就是一些家長眼中的「情商高」嗎?
小小年紀就會察言觀色,懂得迎合大人的喜好,為了得到父母認可,總是表現的格外懂事,做出一些「情商高」的表現。
可事實卻是,因為從小成長于「缺愛」的環境中,她只能刻意地偽裝自己,壓抑自己的情緒和需求,單純的缺乏愛和安全感,而不是什麼「情商高」的表現。
從心理學上來說,孩子在6歲之前,處于「自我中心階段」,他們無論是思考問題還是做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出發的,很難去從「他人」的角度看待問題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