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沒有孩子之前,提起教育孩子的方式,很多人都能說得頭頭是道,比如作為家長,我們應該要正面管教,不能打罵孩子。
但是等到真正有了孩子之后,很多家長才發現,一些育兒書中所說的溝通方式對孩子來說并不奏效,最后家長們無奈只能使出「吼」這一招。
但是,這招顯然也是無效的,家長們吼只是自己情緒的一種發泄,但是對孩子來說,家長吼得越大聲,他們似乎就越不聽,越想反抗。
寧寧媽媽最近萌生出了送2歲的兒子上托班的念頭,當別人問及原因的時候,她無奈地說:「再不送孩子上托班,我們的親子關系就要破裂了。」
別人可能覺得寧寧媽媽在開玩笑,但她心里非常清楚,如果自己再和兒子以這種方式相處下去,
寧寧已經到了所謂的「可怕的2歲」,孩子到了2歲有多可怕呢?2歲的孩子可以說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,家長說什麼孩子都不聽,一不如意孩子就會滿地撒潑打滾,哭得眼淚鼻涕一大把。
這天,寧寧非要爬上沙發把沙發當成游樂場蹦蹦跳跳。寧寧媽媽看到這樣的場景,自然非常著急,忍不住大聲吼叫,讓孩子立馬停下這種危險動作。
但是小寧寧似乎并不買媽媽的賬,媽媽吼得越大聲,他跳得越歡樂。最后,寧寧一不小心摔了一大跤,寧寧媽媽只能一邊抱著大哭的孩子安慰,一邊唉聲嘆氣。
很多家長會發現,自己在育兒的過程中似乎威嚴盡失,說什麼孩子都不聽,孩子反倒會以和爸爸媽媽作對為樂趣。
越來越多的家長像寧寧媽媽這樣陷入了兩難的境地,吼孩子不奏效,孩子越發不聽話。不吼孩子,孩子越發鬧騰,一身「反骨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