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在發展過程中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,唐朝時期,日本還派遣了遣唐使來我國參觀學習。
日本圣德太子見到唐朝的繁榮景象后,毅然回到日本,推行唐朝的相關制度和措施,但卻沒有在日本推行太監制度,這是怎麼回事呢?對此日本天皇只能表示:沒多大的必要!
唐朝時期,日本還是奴隸社會,圣德太子見到封建皇權的種種優勢后,回國立即進行了相關的改革措施,使得日本建立起來封建皇權制度,但是日本卻沒有照搬中國的太監制度。
太監制度是中國皇帝為了防止后宮女性與男性私通,而設立的一種殘酷制度。
男性需要進行閹割之后才能在后宮活動,最大程度上保證皇帝不會戴綠帽子,并保證皇帝后代血統的純粹。
日本的天皇也有后宮,難道他們就不擔心這一點嗎?
這其實跟日本的國情有關系。
在唐朝之前,日本很長時間處于落后的部族社會,無論是資源還是人口都很稀少,并且日本長期處于戰亂狀態,進一步縮減了人口數量。
因此在天皇制度建立后,太監這種會影響人口數量增長的職業,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不允許出現的。
對于天皇來說,一個能生育的男性帶來的貢獻太大了,既能打仗,還能增添人口,進行社會生產,是不舍得將其閹割的。
此外,日本的天皇并無太大權力,政權基本被各個幕府操控著,他們也不會為了討好一個傀儡而做出殺雞取卵的事情,他們更偏向于征募男人擴充軍事實力。
另一方面,當時的日本還處于母系氏族社會,在他們看來,只要是一個母親生育的孩子,那麼這些孩子之間就是親人關系,可以進行通婚,用中國的話來說是親上加親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