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相信不少人都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問題:妻子和母親同時掉進河里,妳救誰?是不是有許多人都無法給出一個讓雙方都滿意的答案。
可這畢竟只是假設,歷史上卻真實存在過類似的選擇,當父親和丈夫只能選擇一個的時候,這位豪門女的解決方式,間接創造了一個成語。
事情還要追溯到春秋時期,當時除了國與國之間的爭斗之外,各諸侯國內部也紛爭不斷。
尤其是君王與權臣之間的角逐,最為典型的就是韓趙魏三家分晉的例子。彼時的鄭國,也悄然地走在了歷史的轉折點上。
春秋時期,鄭國經由鄭莊公治理,軍事實力大增,成為最早嶄露頭角的諸侯國之一。
鄭莊公有一個股肱之臣祭仲,他曾率領軍隊取周天子溫地之麥與秋周之禾,后又率軍擊敗燕軍,周天子伐鄭負傷敗走之時。
祭仲也是唯一代表鄭國慰問周王的大臣,可謂紅極一時,權勢滔天。可惜莊公死后,朝內沒有可以與其抗衡的卿大夫,導致宋國開始走向下坡路。
鄭莊公死后,鄭昭公即位,但是因為鄭昭公拒絕了宋齊聯姻的邀請,導致鄭昭公在位期間孤立無援。
後來祭仲在宋國和雍姞的誘導下,迎立曾質宋的公子突為鄭厲公,鄭昭公由此逃往衛國。鄭國從此開始了長期二主并立的局面。
為回報和監督擁立的祭仲,鄭厲公將心腹雍糾入贅,娶了祭仲的女兒,朝中身為三朝元老,并且有兩次擁立之功的祭仲更是如日中天。
朝中大事更是先經由祭仲決斷之后,才會匯報給鄭厲公,祭仲不同意的事情,也會給出強硬的態度,使得鄭厲公不得不遵從祭仲的意見。
朝內由于祭仲長期把持朝政,一手遮天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