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生娃之前,也曾幻想過無數種可能,唯獨沒想過:自從當了媽,自己妥妥變成一個「娃控」。生活中的一切皆圍著娃打轉,想要留點自由空間那可太難了!
更難的是,孩子都愛粘媽,就算睡著了,也必得陪在身邊。你若想趁他睡著悄咪咪起來做點事,那恐怕也只能想想。
寶媽@香葉草說:寶寶9個多月,每次睡覺明明看他已經睡得很熟了,自己輕手輕腳想起床上個廁所。但還沒到廁所門口,哭聲就傳來了……這是在我身上施了咒嗎,否則怎會如此警醒?
莞媽家娃小時候也是這樣,只要我躺在身邊,他能很快睡著,但我離開,通常不到20分鐘就會醒來。醒后只能重新拍睡,可離開后依然很快就醒。如此反復,只有全程陪在身邊,他才能睡個完整的覺。
按理說孩子在睡眠中應是無意識的狀態,可竟然對媽媽有「心靈感應」。媽媽在他就睡得安穩,媽媽一離開就馬上醒,這到底是有什麼魔力?
猶太諺語說:「上帝不能無處不在,因此他創造了母親。」
媽媽在孩子心目中就如上帝一般的存在,其重要性誰也無法代替。因此孩子需要媽媽時刻陪伴和守護,才能睡得安穩。孩子睡著時為何能感應到媽媽的離開?這多與3個隱藏的因素有關:
寶寶聞「味」知媽媽在
3個月以內的寶寶,各感覺器官發育尚未完善,新生嬰兒其實根本看不清媽媽的樣子。但其嗅覺器官卻相當靈敏,能憑「氣味」辨認媽媽。特別是母乳喂養的寶寶,對媽媽的味道更為敏感。
媽媽的氣味對于寶寶來說,是一種安全和依賴,熟悉的嗅覺感官體驗讓他倍感安心。可半睡半醒間,他探尋不到媽媽的氣味,大腦就會釋放出信號,使他生產焦慮,從而躁動不安,繼而哭鬧以吸引媽媽來到身邊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