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家的兒子,今年9歲,給人的印象非常好。安安靜靜地,完全不像別人家男孩子那樣上躥下跳,一個看不住就上房揭瓦的那種。
見過的人都對朋友贊不絕口,說孩子好帶、穩重。朋友雖然嘴上對孩子這不滿意那不滿意,但仍掩飾不住眼神中的那份自得。
但前段時間去他家玩,看到的一幕讓我印象深刻。
孩子在沙發上看了一會兒電視后,來到還在做家務的媽媽面前說,我要喝水。媽媽趕緊放下手中的活,拿了個杯子,在飲水機下接了杯熱水給孩子喝。
我很好奇,孩子都已經9歲了,不會自己倒水喝嗎?
我后來讀育兒書才發現,朋友兒子之所以表現得「穩重」,與生活中一些小事情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。
但我覺得,養男孩要有以下3忌,父母要早知道,孩子以后才可能更有出息。
朋友無疑是愛孩子的。但他總認為孩子還小,沒有能力面對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危險。
他們怕孩子餓著、摔著、燙著,所以提前把這種危險消弭于無形。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孩子喪失信心,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處理事情,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父母幫助才可以辦到。
心理學有個詞語:習得性無助。
孩子在每次想要嘗試自己來做事的時候,得到的都是「你這樣做有危險」「你不行,不能做」「看你做的東西,太差了」。
時間一長,孩子會逐漸放棄努力,慢慢陷入到習得性無助的狀態里。
在父母的思維里,孩子總是不懂事的,無法自主地做出準確的選擇,總是需要管理和控制。
孩子做事的時候,他總是會擔心自己無法獨立完成。
他時時刻刻需要他人的幫助,每走一步,都需要得到他人認可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