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,一共出現過16位皇帝。這些皇帝中有很多人都久負盛名,比如朱元璋、朱棣等人,其中也有很多低調的皇帝,還有一位堪稱「最低調」,后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號,他登基的時間也只有6年,但是國庫中卻放著全世界一半的白銀。
這位皇帝就是朱載坖,他的父親是有名的嘉靖皇帝,他的生母是后宮中不受寵的妃嬪,因此早年間他并不被自己的父親看好,人們對他更是不了解。但是沒想到,排在他前面的兩個哥哥相繼離世,所以他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。在他登基之后,看似依舊默默無聞,但是卻有了極大的變革。
這位皇帝有極其敏銳的洞察能力,他明白治國的基礎是讓百姓安居樂業,因此他下令減輕百姓的賦稅,并且要求上至皇宮,下至官員都要厲行節儉。他還意識到國富民強少不了經濟發展,主張積極與外國通商。
在當時明朝與周邊民族、部落經常有紛爭,而這位皇帝在賢臣的建議下,主張與蒙古議和,后世將這一舉動稱為「隆慶議和」。從那以后,蒙古不再隨意侵入中原,兩國維持多年的和平,更重要的是,明朝與蒙古互相通商,開放了有11處口岸,極大地促進了兩國的發展。
更讓人意外的是,這位皇帝解除了海禁,允許普通百姓和洋人做生意。這些種種的舉措都讓大明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,因此國家財政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極大的飛躍。在史書上曾記載,這位皇帝在位時間僅6年,但是當時國庫中流入白銀3億多,幾乎是全世界白銀總和的一半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