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長大后不跟「媽媽親」就是典型的「白眼狼」。但事實上,孩子長大后跟媽媽的疏離,媽媽應該為此負主要責任,長大后仍然愿意「跟媽親」的孩子,多數是媽媽在童年時候做對了3件事。
網絡上有句經典名言「成年人的世界沒得容易二字」。然而,相當大一部分媽媽,情緒管控能力非常差,遇到不好的事,習慣性遷怒于孩子。
可想而知,常年生活在媽媽「暴脾氣」影響下的孩子,他們是很難跟媽媽親近起來,因為他們不知道上一秒「和煦如風」的媽媽,下一秒會不會突然變臉?
所以,要想長大后孩子依舊跟自己親密無間,那麼就一定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,除了孩子犯錯后該有的批評、責罵,千萬不要小題大做,動不動就拿孩子當自己的「出氣筒」。只有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關愛、尊重,才能讓孩子打從心底里對媽媽產生依賴。
網絡上的「高贊回答」,誰是孩子童年的噩夢?答案幾乎是清一色「別人家的孩子」。
很多媽媽都習慣性把孩子「貨比三家」,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自家孩子「干啥啥不行」。媽媽們自以為這是一種「激將法」,給孩子列一個榜樣,希望孩子可以「奮起直追」。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,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太差勁。
試著想一下,在孩子心目中最親密、最信任的媽媽,不斷哄抬別人,貶低自己,對孩子來說不是意味著「背叛」嗎?孩子不僅會傷心難受,他們的自信心也會受損,很難和不斷「打擊」自己的媽媽建立親密的情感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