盡管清朝末年,因為國家政治管理的腐朽和落后,導致清朝整體實力遠遠落后于西方列強。但清朝的皇帝們,卻并不是真的想讓國家走到這一步。
尤其是乾隆以后的嘉慶、道光、光緒等皇帝,都想過要盡力改善清朝的困窘狀態。只可惜這些帝王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,他們擁有明君應有的勤勉態度,卻沒有帝王應有的魄力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,清朝道光皇帝曾經在得知英國女王才23歲以后,第一想法并非是通過了解這個掌權者來了解如何對抗英國,而是想著納其為妃!一代帝王,如果只想著用這種「投機取巧」的方法去經營國家,我們又怎能期盼這個國家能夠繁榮強大起來?
也難怪道光皇帝會因此成為后世的笑柄了。
很多人認為清朝皇帝們昏庸無能,這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認知。康熙之后,除去乾隆皇帝坐享其成之外,雍正、嘉慶、道光這幾個皇帝,哪一個不是以勤政出名的皇帝。
即便是清朝后期的咸豐皇帝和光緒皇帝等,也都想過改變國家。只是前者努力一段時間以后選擇放棄,后者則被慈禧太后死死壓制。
那麼道光難道不夠聰明嗎?答案同樣是否定的。
《清實錄》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。當時嘉慶皇帝外出祭天以后,年幼的旻寧(道光皇帝)和一眾皇宮護衛留守紫禁城。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,這完全是沒有任何危險,純粹放松的一個任務,卻沒想到天理教教徒竟然直接打進了皇宮,連守城將領都丟盔卸甲地逃走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