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長自從孩子出生後,就會選擇各種各樣的遊戲進行互動,但並不是所有的互動遊戲都適合,其中蒙臉實驗就是如此。
蒙臉實驗可以說是最近在網上比較火熱的,我在手機刷視訊的時候,就常常能看到很多家長在拍這個實驗。
因此在媽媽群裡,我也能看到有些寶媽提出關于蒙臉實驗的疑問,例如有的媽媽就糾結自家孩子在做該實驗的時候,為什麼總是表現的驚恐不安,而不像視訊裡的孩子表現的那麼開心?這其實是因為蒙臉實驗並不是遊戲,所以寶寶出現不同的反應,也是非常正常的。
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了解一下,究竟什麼是蒙臉實驗?寶寶在做這一實驗的時候,出現了不同的反應又意味著什麼呢?
蒙臉實驗原本是醫生在醫學上對寶寶進行體檢的一種手段,醫生通過該實驗出來的結果,可以對寶寶的發育情況進行評測。
該實驗主要是將紙巾放在孩子的臉上,之後通過觀察孩子會有怎樣的變化,從而對孩子的發育情況做出判斷,通常該實驗會在寶寶4~7個月的時候進行。
因為該實驗是通過將孩子視覺暫時剝除,之後再判斷孩子通過其他感官或器官,能否做出很好的應對以及反應,所以醫生也會通過孩子的一些反應及表現,觀察孩子的發育情況究竟如何?
那麼在做蒙臉實驗的時候,不同發育狀況的寶寶自然會出現不同的表現,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了解一下,寶寶們出現不同反應的時候,究竟意味著什麼?又有哪些反應在出現後,家長需要重視起來?
①寶寶用手將紙巾拿掉
通常半周歲的孩子在進行蒙臉實驗的時候,反應會比半周歲之前的孩子要大一些,所以他們將臉上紙巾扯下去的機率也更多一些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