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歲左右,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,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,他們渴望自己做主,希望對自己的人生說的算,他們對這個世界開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,希望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在這個成長過程中,孩子的自我成長和父母的管教必然會出現沖突,于是很多父母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。
實際上,0-12歲,是孩子性格、情感以及習慣塑造的關鍵期。
如果孩子12歲之前,父母能把孩子的成長「理順」,12歲之后,父母只要把控好底線,即使孩子有自己的想法,他的大方向也不會走偏。
但是如果12歲之前,父母在教育上偷懶,青春期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變扭,不得安寧。
李玫瑾老師曾指出:6歲之前,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。12歲之后,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。ADVERTISEMENT
在孩子12歲之前,父母只要付出50%就能達到100%的效果;而青春期,你付出200%的努力也未必能換回孩子的一點的配合。
所以想順利度過青春期,孩子在12歲之前,父母在這幾件事上一定更不要偷懶。
1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
3歲之前,父母要親自養育孩子
孩子一出生就丟給老人帶,等孩子大了回到自己的身邊,家長開始抱怨孩子不聽話,和自己不親。李玫瑾教授曾說過「孩子3歲之前,父母不管再難,也要親自撫養孩子」,因為孩子在3歲之前,是情感撫養的關鍵期,父母的養育會給孩子帶來充足的安全感,為后面的成長做鋪墊。
如果這段時期出現情感的缺失,可能會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,而這種隔閡可能會延續一生。所以,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疏離,出現陌生感,很多都是因為在幼兒時期的養育出現了問題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