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唐的歷史上,少不了那些兄弟紛爭和殘殺的故事。就在其剛建國不久的時候,就發生了著名的「玄武門之變」,這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兄弟之間爭奪皇位的事件。
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大清康熙年間也有「九子奪嫡」的情況,可見皇帝的兒子很多,但皇位卻只有一個,為了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,必然會發生一些流血事件。
這些事實都向我們證明了帝王家的無情,不過凡事都有例外,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就沒有發生這種事,不僅如此,他跟自己的兄弟感情非常要好,特別是和大哥李成器。
武則天年紀越來越大,不得不提前決定好立儲的事情。之前她一直想要立武家的后人為儲君,但是狄仁杰說:「我還從沒有見過哪家的后人會在太廟里供奉姑姑的」?
于是武則天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,隨后便下令將李顯迎回來,重新立為太子。「神龍政變」之后,武則天被迫退位,將皇位禪讓給李顯,以示歸還大唐江山于李氏。
可是當李氏重新執掌政權之后,朝廷依舊不得安寧。李顯性格懦弱,平日里對韋皇后言聽計從,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后,其實掌權的也是韋皇后。
他的女兒安樂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,想讓李顯把自己立為皇太女,以后好繼承皇位。母女倆都想效仿武則天榮登大寶,所以在她們的興風作浪之下,剛移交的政權就陷入了混亂之中。
太平公主自然不想讓韋皇后等人得逞,所以她也在發展自己的勢力。李隆基也沒閑著,在暗中結交勇士,并在皇帝的親騎中發展勢力,他非常重視萬騎,這也成為他后期發動政變的后盾。
隨著韋皇后的專橫跋扈,朝堂到處都是爭權奪利,大臣們都忙著站隊,生怕自己站錯了隊伍而導致被誅殺。正當韋皇后密謀要篡位的時候,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搶先發動了政變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