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206年,西楚霸王項羽率領著軍隊一路攻進了大秦帝國的都城——咸陽。想當年,齊楚秦燕趙魏韓六國合力攻打秦國,尚且不得進函谷關。
卻不想被一個自幼不喜讀書的楚國貴族擊潰,自此,項羽成了天神一樣的人物,天下諸侯莫不敢抬頭仰望。
驪山腳下,耗盡民力所修建的阿房宮激起了楚人的憤怒,一把大火,致使後來被聯合國評為「天下第一」的宮殿淪落為一片廢墟。
自此以后,沒有人再見過阿房宮的繁華,他只存在于前人的記憶中,存在于后人的想象中,存在于古典書籍中。
據新近出土的資料顯示,阿房宮實際上是一座未竣工的工程,這個史實極其可靠,并非杜撰。
釘頭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;瓦縫參差,多于周身之帛縷;
翻譯成白話文:房梁上的釘子,如同糧倉里的糧食一般多;屋頂上的 瓦片,比天下百姓的衣服還要多。
話語里雖然有夸張的成分,但足以說明阿房宮的雄偉壯麗。
傳說,當年,秦始皇召集天下民工,長城、馳道和阿房宮等幾項大工程同時開工,民力豈能如此消耗?
在秦始皇在位期間,天下百姓恐懼戰栗,加上秦始皇的文韜武略,王朝平穩進行。各項工程得以進行,長城綿延萬里,自東邊的山海關到西邊的嘉峪關。
馳道縱橫交錯,運送天下物資。秦朝僅存在了十五年的時間,如此短的時間,完成兩項如此巨大的工程,實屬不易。
阿房宮又豈能修繕完畢呢?《康熙王朝》的主題曲里有這麼一句話,或許是始皇帝臨死前最想說的話:「我還想再活五百年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