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把孩子引導成受害者!
孩子有沒有受到「欺負」,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,如果家長總是忍不住的問:「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嗎?」「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?」孩子就會奮力回顧這一天誰欺負過他,自己什麼時候是不愉快的,就等于喚醒孩子去注意不好的事情。
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,孩子每天都會像完成作業一樣向家長敘述這一天里的不愉快經歷。它直接的后果是,造成孩子每天到班里去注意和尋找那些可能會「欺負」自己的人,孩子恐懼和害怕的目光,就會激起別的孩子產生要打他的想法,形成了所謂的吸引力法則。
一旦造成了這樣的惡性循環,孩子真的就會成為一名
孩子「打架」沒那麼可怕!
兒童之所以被稱為兒童,是因為他們不成熟,不成熟會帶來很多我們成人不可理解的行為。我們可能將這些行為看成問題,如兒童的交往,當一方語言成熟度不夠表達自己,也不知道如何解決自己跟別人的沖突時,他們就會采取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,那就是打或者推。
其實,在成長的過程中,即使孩子真的「打架」了,對孩子來說,都是一個很好的認知他人、認識自己行為后果的機會!這是孩子發展中的自然現象。當這種自然現象發生的時候,家長的態度很關鍵!
作為教育者,一定要注意喚醒孩子去發現對成長有正面意義的事情,避免孩子去注意對成長沒有價值的事情。
接孩子時的問題對比中國父母接孩子回家時的常見提問: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