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不說,現在的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投入非常之大,而根本原因就是希望孩子未來有出息。
不過如果你問作為家長的我們,什麼才是有出息呢?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,但是在眾多的說法當中,一定不包括「窮困潦倒」這個選項。
可以很直白地說,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學習,考上一個名牌大學,擁有一份好工作,說到底,其實還是希望孩子擁有「生存能力」。
再說簡單點,就是希望孩子有「賺錢」的能力,最好是「賺大錢」的能力。
當然,這也不是功利,而是現實生活就是這樣,無論是吃喝拉撒、吃穿住行,都需要用到錢,只有擁有賺錢的能力,才能追尋詩和遠方。
就像咱們老祖宗說的那樣「倉稟足而知禮節」,一個人只有吃飽了,穿暖了,滿足了物質方面的需求之后,才能夠在道德上有所規范。
就連作家龍應臺在自己的「勸學語錄」中都提到說:
孩子我要求你讀書努力,不是因為我想讓你跟別人比成績,而是希望你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權,選擇有意義、有時間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謀生。
說到底,任何一個父母,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將來為一日三餐、柴米油鹽而發愁,而想要足夠體面的生活,就必須具備一定的「賺錢能力」。
那麼問題來了,什麼樣的孩子才具備「賺大錢」的特質呢?
老話說「三歲看大、七歲看老」,那麼我們能不能通過孩子的一些特征看出來,他以后是不是「賺大錢」的料呢?
其實,關于這件事情,還真有一項長達40年的研究,而研究結論,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