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中國古代歷史的時候,總是能聽到「萬戶侯」三個字,幾乎每個歷史階段都會有人被封為萬戶侯,比如西漢初期的張良就獲得過這個封賞。
萬戶侯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賞賜,為什麼皇帝總會它來賞賜有大功勞的人?
其實萬戶侯不是一個詞,它應該分為萬戶和侯,萬戶說的是采邑制度和封國制度,而侯說的是爵位制度。
那麼采邑制度是什麼,封國制度又是什麼,它們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。
古代的萬戶侯,如果放在現代的話,和什麼社會群體比較像?
關于采邑制度的詳細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。其實在周朝建立之后,采邑制度就開始實施了,采邑制度是和分封制度一起實施的。
周天子將自己的親屬分封出去,派他們鎮守國家的領土。周王室的封王擁有很大的權力,他們不僅有土地的所有權,還有獨立的官僚體制,甚至擁有軍權等權力。
從本質上說,周王室的封王就是一個小的王國,除了一些天子特有的權力之外,這些封王基本全都有。
采邑制度就是封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,從而仿照周天子分封他們的辦法,然后把自己的土地分給下屬,不過封王下屬的權力就沒有封王那麼大了,就這樣層層下分,然后形成周朝的政治體系。
在各個政治階層所屬的封地內,他們幾乎擁有全部的統治權,比如可以收取賦稅,可以訓練軍隊招募私兵等等。
周朝的采邑制度因為權力下放得太多,從而導致出現了諸侯國的權力過大,在建國初期的時候,周天子對諸侯國的約束力還比較強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諸侯國就開始架空周天子,于是歷史時期也就從東周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