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母刺字「盡忠報國」人人皆知,而岳飛也不負母親期望,甚至為了南宋貢獻出了他的一生,包括他的血肉和靈魂,當完顏兀術不遵守盟約轉頭攻宋時,岳飛帶領的岳家軍如同一支離弦的箭,氣勢洶洶地奔赴戰場,不達目地不罷休。
他帶領的岳家軍一路揮師北伐,將失去的鄭州、洛陽等地悉數奪回,又緊接著在郾城、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,正是所向披靡之時,可秦檜心中卻只想求和,不斷向宋高宗進各種讒言,最終,岳飛被連下的十二道「金字牌」退兵旨意召回。
召回之后,岳飛又被陷害致死,在他死后,民間流言四起,而傳聞中「軍令如山」、「撼山易憾岳家軍難」的岳家軍諸將士卻一言不發,這是為何?是傳聞不屬實,亦或是報仇無門?
從宋史上來看,南宋開國皇帝趙構的性格有個分水嶺,他的少年時期受到不少贊譽,但自從北宋靖康元年之后,他就向后期的宋高宗靠攏了,這年,金國一舉滅了大梁,士氣高漲之下,又圍了開封府。
當時那種情況下,趙構作為親王,只能暫時以人質的身份留在金兵軍營中,被解救出來后不久,當年的那個冬天,金兵又把開封府圍了。
趙構此時得以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職位,但他卻首次表現出懼金,他本該聽從宋廷的命令救援京師,卻跑去了北京大名府,后又移至東平府。
在此之后,他就一直沒和金兵有過什麼正面交鋒,除了跑就是跑,只有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,才能短暫啟用主戰派,例如岳飛、韓世忠等。
就是這樣的君王,卻出了一個盡忠報國的岳飛,岳飛報效國家的心從年少起就埋在了骨子里,曾經幾從軍,最終死在了盡忠的君王手中。
首次從軍是岳飛少年時,他抱著國家復興匹夫有責的心情從軍了,從軍期間大大小小打了不少戰役,從未退縮不前,直至得知父親病故,他才離開軍營回到家中守孝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