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魯大學和西北大學的兩位經濟學家認為:「從經濟學角度看,不同的教育方式,看似跟父母的選擇和文化背景有關,實際上在背后起作用的還是社會大環境和與之配套的經濟學原理。」
前不久,帥帥媽帶著帥帥逛超市,路過水果區的時候,帥帥隨手從一串葡萄上摘下兩顆吃了。這時,正在挑水果的帥帥媽突然聽到旁邊員工阿姨罵了一句:「這誰家孩子,不知道水果不能隨便試吃嗎?咋這麼沒教養。」帥帥媽轉頭一看,原來兒子在旁邊正在摘葡萄,帥帥媽立即意識到那位員工阿姨正在罵的是自家孩子。
這要擱在以往,帥帥媽早就和哪位阿姨對罵起來,可看到一旁兒子正在抬頭看著自己,她忍住和那位阿姨對罵的沖動,盡量心平氣和的道歉說:「對不起,孩子還小,也怪我沒提前教好他,你看這串葡萄多少錢,我買了,實在不好意思。
員工阿姨看到帥帥媽的態度誠懇,也意識到自己說話難聽,也跟著解釋:「我們也是沒辦法,一串葡萄上摘掉幾顆會影響外觀,賣不出去,老板看見了不僅要挨罵,還要罰錢的。」
此時的帥帥媽也沒有剛才那麼生氣,她立即讓兒子給員工阿媽道歉。事后還耐心地給兒子解釋超市里的水果不能隨便吃,需要付錢買回去才能吃,孩子聽后,才明白剛才的做法不對。
圍觀的群眾都對帥帥媽的態度和行為稱贊不已。因為她以身作則,為孩子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教育課。那麼,對于一個孩子來說,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?
1、言傳身教
對于一個小孩子,最好的教育莫過于父母的言傳身教,不要將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給學校和老師,因為最了解孩子的永遠是父母。
小孩子一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,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