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寶媽們都發現過這樣一個「神奇」的規則:如果是抱著寶寶走,就很難坐下來,一旦坐下寶寶馬上就會嚎啕大哭。
比如我前幾天看過一個有趣的視訊,有位名叫奧斯丁的寶爸,發現女兒查莉總是喜歡被抱著走動,盡管奧斯丁又高又壯,但長時間抱著女兒走來走去,仍讓他「苦不堪言」。
視訊中,奧斯丁抱著女兒試探性地坐了下來,原本文靜乖巧的孩子卻瞬間開始哭鬧,無奈之下,奧斯丁只好又站了起來。
緊接著,奧斯丁開始嘗試慢慢坐下,他猜測,如果自己坐下來的足夠輕、足夠慢,或許女兒會難以察覺,變得不再哭鬧。
然而與快速坐下相同,女兒查莉看著爸爸,先是愣了幾秒,又開始哇哇大哭起來,證實奧斯丁猜測是錯誤的。
為什麼寶寶必須站著抱,一坐下就哭?難道是在故意「折騰」家長嗎?
答案當然不是,我在查閱資料后發現,寶寶這種行為背后的原因其實很有趣,還真不是在故意磨人。
現在假設回到了遠古時期,人們在叢林中生存,我們想象自己是一名無助的寶寶,毫無疑問,母親溫暖的懷抱是讓人感覺最安全的地方。
每當遇到窮追不舍的「猛獸」時,母親就會把寶寶抱著或者背著,而寶寶也必須保持安靜,不胡亂扭動、大聲哭鬧,才能擺脫「猛獸」的追捕,從而生存下來。
在無數年的進化之后,盡管我們早已經不再處于原始生存狀態,但這種自我保護意識仍被深深刻在了基因里,所以每當父母抱著或者背著寶寶來回走動時,寶寶就會自動按下「暫停鍵」,輕易不會哭鬧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