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世界的某個角落,有一個世界奇跡,這個奇跡叫做圓明園。
然而某一天,兩個強盜卻闖入了圓明園之中,其中一個進行搶劫,另一個則放火焚燒。
對于圓明園的美景,法國文學家雨果先生十分向往。對于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,他也十分鄙夷。
而英法聯軍以為自己所獲取的偉大勝利,也不過是一時的得意之下,將小人的嘴臉展露得淋漓盡致。
提及火燒圓明園這一歷史事件,無數國人至今仍會感到義憤填膺。尤其是清政府腐敗無能,導致國家蒙受巨大的恥辱。
當屬于中國的歷史文物被掠奪到某些國家,人們不禁懷疑,這究竟是他們對戰利品的炫耀,還是對自己國家歷史的自卑ADVERTISEMENT
難道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歷史,所以不得不從其他國家找尋心靈上的慰藉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,明朝永樂大帝所使用的御用寶劍「永樂劍」,便在火燒圓明園之中,被英法聯軍搶走,現如今更是成為了英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。
前人犯下的錯誤,人們難以挽回。不過這麼多年依舊沒有還回來,是不是因為英國歷史上的國王們,連一把像樣的寶劍也沒有,所以不得不尋求中國皇帝佩劍的幫助。
關于這一事件,還得從朱棣本人開始說起。
公元1399年,在朱允炆連續多次下令削藩以后,朱棣終于無法忍受自身勢力被一點點蠶食。
最終選擇以「清君側」的名義發動叛亂,盡管面對朱允炆強悍的攻勢,朱棣在靖難之役前期屢戰屢敗。但到了靖難后期,朱棣卻成功殺到南京城下,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