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玫瑾教授:兩三歲的孩子頑固執拗,不聽話,經常發脾氣,是孩子成長發育的正常表現。家長不能跟孩子反著來,這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,是違背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的。
育兒領域當中有兩個重要概念,就是「可怕的兩歲,麻煩的三歲。」孩子表面上看起來不聽話,跟大人對著幹,做錯什麼事情家長說也白說,沒有任何的改進。但實際上,這是孩子有主見,有思想,不人云亦云的表現。
在兩三歲的階段,孩子的心理和能力發展到了新的階段,他們會認識到自我的存在,認為自己就是中心,周圍的人要圍繞自己展開。
作為家長,在孩子進入這一階段後,會有很多不適應,因為畢竟在兩歲以前,孩子在生活當中都是依附于家長,對于家長的要求大部分也是順從。
家長的不適應會直接回饋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上,不聽話,家長就會大聲吼叫。
這種育兒方法對孩子來說消極影響很大。孩子沒有安全感,並且在無形當中學會家長管理孩子的方式,很有可能影響他以後的思維和世界觀。
首先,也是最重要的,要接受孩子的這種狀態
孩子任性哭鬧不聽話的時候,家長不應該用激烈的方式去對待孩子,而是應該接納他們一切壞情緒。
李玫瑾教授給大家的建議是:家長抱著孩子什麼都不要說,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,不管他們有什麼樣的壞情緒,這種愛始終是存在的。等到孩子激動的情緒過後,家長在可以試圖用語言安撫孩子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