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正王朝年間,一名進士寫下「清風不識字,何故亂翻書」這句詩。正常情況下來說,這樣的詩句生動形象,絕對算的優秀。可因為詩句中的一個「亂」字,這名進士最終竟然被直接拖去斬首。
人們難以想象,那個年代的文字獄,究竟發展到多麼可怕的地步。整個國家的統治方針,又是多麼的愚昧。
而后來乾隆年間,一位70歲大臣犯錯惹怒乾隆,最終治罪的理由同樣是依靠文字獄。既然在政治上面沒有什麼錯誤,那就通過文字來進行定罪。
家中藏書的任何一句話語不對,都可以直接拖去斬頭。不過當這名犯人在監獄里吃斷頭飯時,吃了2塊肉,喝了三杯酒,乾隆看后選擇放過他,這究竟是為什麼呢?
事情還要從乾隆四十八年開始說起,當時身為清朝大臣的尹嘉銓,當官數十年以后,已經辭退官職并在家中養老。對于這個年紀的他而言,只需要享受剩下的時光就可。
只是誰也不知道尹嘉銓究竟犯了什麼病,當乾隆南巡回京經過保定(尹嘉銓的家鄉)以后,他托人上書乾隆,請求為父親尹會一追謚并從祀孔廟。
要說為父親爭取榮譽,這本身也沒什麼錯。可關鍵追謚以及從祀孔廟,那都必須是為整個國家做出十分突出的貢獻才行。前者尚且還好,乾隆追謚一個稱號,并沒有什麼大不了的。
可從祀孔廟這件事情,整個大清王朝都只有三個人能夠擁有這樣的榮譽,尹會一何德何能可以成為其中之一?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