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孔子活著的時候的生活十分清苦,在死后連棺材板都沒有,草席一卷葬在荒山。如此潦倒,可卻給后代留下了大量遺產。
俗話說「富不過三代」,孔子的后人吃了2000多年的老本,孔家依舊家財萬貫。
孔子到底為后世留下了多少遺產?
孔子名丘,字仲尼,生于魯國。
古代偉大的思想家,教育家,儒家學派創始人。興辦私學,政治上主張以禮治國,以德服人。教育上提出有教無類,因材施教。孔子可謂是春秋時代的勞模,他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「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」。
對待學習,從不會感到厭煩。
教育學生,從不會感到疲倦。
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把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的人。
孔子留下的遺產不止有錢財,更多的是精神文化,儒家思想。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被世人傳頌,所寫《詩經》·《春秋》等書,為華夏文明做出巨大貢獻,在歷史上的地位越發重要,這也為后人搞到了一個鐵飯碗工作。
孔氏家族人員龐大,每一代都有記錄。不過只有男,沒有女。曲阜孔家家譜也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為「世界最長家譜」。
后代中更是人才輩出,比如漢代孔安國,三國孔融,北宋孔三傳...
其中「建安七子」之一的孔融尤為出名,幼時「讓梨」的故事更為家喻戶曉。
可是在三國時期,曹操滅了孔融三族,是否表示孔家一脈已經絕后了呢?
不是,誅三族指的是父族·母做·子族,僅孔融一家向上向下數兩代,如果孔融家中有出嫁的女兒,那是不殺的。可以說孔融一家的嫡系血脈絕了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