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有段時期被稱為康乾盛世,指的是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期間,國家的繁榮程度達到了清朝的鼎盛時期。
而康熙皇帝后宮嬪妃多,子女也多,光是兒子都有35個,這些皇子們長大后又繼續繁育,于是便造就了皇室人丁興旺至極的景象。
康熙晚年時,諸皇子爭儲,皇四子胤禛并不是康熙心里的儲君人選。
很多人認為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成功,很大的功勞是因為他有弘歷這個深受康熙喜歡的兒子。
弘歷是胤禛的第四子,因為兄弟姐妹眾多,弘歷都十歲了還沒有見過他的爺爺康熙。
康熙第一次見到弘歷的時候,是在賞花的途中。
也許是胤禛的刻意安排,想拿兒子打感情牌,康熙在休息的時候,弘歷出現了。
不管這個酒杯是他無意放下的,還是因為弘歷放下的,都不能否認,康熙確實很喜歡這個孫子。
據《清史稿·高宗本紀》記載:
「隆準頎身,圣祖見而鐘愛,令讀書宮中,受學于庶吉士福敏,過目成誦,復學射于貝勒允禧,學火器于莊親王允祿。」
此后,康熙便把弘歷帶進了宮,經常親自教他讀書,受寵程度可見一斑。由此看來,胤禛的目的是達到了。
帝王自有帝王相。
康熙能一眼看中弘歷,說明他在諸皇子皇孫中是出色的。作為閱人無數的康熙皇帝,自然能看得出這些皇家后代們之間的區別。
弘歷幼時讀書很好,通篇背誦文章都是常事,他十一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背誦十篇以上的長文了。古代的文章和現在的不一樣,想要通篇背誦并不是一件易事。
所以,康熙看到弘歷能成長的這麼好,他的阿瑪胤禛肯定是功不可沒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