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杲杲清名,萬古不磨」,作為北宋年間最出名的文臣,包拯一直都以秉公執法、剛正不阿聞名后世。
尤其以彈劾王逵為例,哪怕宋仁宗青睞,宰相陳執中、賈昌朝包庇,包拯仍然不會妥協。
連續七次彈劾不止,甚至直接當面指責宋仁宗:
于一王逵則幸矣,如一路不幸何!
朝野震動之下,宋仁宗終究罷免了王逵。至公元1062年,包拯在樞密院視事之時,突然得病,并于同月去世,終年六十四歲。
對此,就連宋仁宗都親臨現場吊唁,并為其輟朝一日,追贈禮部尚書。官員能夠做到這一步,絕對是莫大的榮耀。
可包拯死后,他手下的四大侍衛又何去何從了呢?有關這四人,史書上似乎完全不曾有過記載。
首先,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,王朝、馬漢、張龍、趙虎,這四個人物在真實歷史上并不存在,全都是清朝小說《三俠五義》中虛構出來的人物。
相較于枯燥乏味的歷史記載而言,充滿人情味的野史小說,顯然更有意思一些。也正因如此,現如今的影視作品,大都會以包拯為中心,加入像這四名護衛一樣的人物,去創作故事情節。
在雙重影響下,人們對這四位護衛的印象越來越深刻,也就默認了他們的存在。那麼這四個人究竟是如何集結到包拯身邊的呢?
在眾多影視作品中(少年時期除外),包拯出場之時,四大護衛似乎就已經站在了旁邊。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背景板,但只要包拯安排任務,這幾個人都能出色完成,和普通捕快完全不一樣。
事實上,根據小說之中的描述來看,王朝、馬漢、張龍、趙虎,都和書中提到的龐太師有仇。
其中張龍、趙虎本是在龐太師手下做事,但因為看不慣龐太師的作風,卻又無法和龐太師形成對抗,憤而離開龐太師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