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棍棒底下出孝子,打是親罵是愛,不打不成器……」,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。
不得不說,在中國出生的孩子,80%以上都有被父母體罰的經歷,有些孩子只要犯錯,家長就會用體罰解決問題,直到孩子長記性。
有些孩子在被懲罰的時候,非常聽話,父母怎麼說就怎麼做,但有些孩子性格卻比較皮,家長越打他跑的越快。
小美和小麗是一對雙胞胎,本以為雙胞胎兩個人的性格會比較像,結果她們正好相反,小美的脾氣急躁,遇事比較機靈,而妹妹小麗卻比較溫柔,性格很冷靜。
當兩個孩子一起犯錯的時候,姐姐永遠是第一個先跑的,媽媽根本找不到,而妹妹每次都會老實地站在角落,聽從媽媽發落。
找不到小美的媽媽,只能將全部脾氣撒到小麗身上,久而久之,媽媽說話越來越難聽,小麗依舊不走不跑,站在那里聽著。
漸漸地,兩個孩子都長大了,小美因為性格開朗,走到哪里都能成為焦點,但小麗卻因為長期聽媽媽的惡語相向,性格極度自卑,甚至有輕微抑郁的傾向。
其實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,孩子聽話,在很多問題上并不是好事,他們很容易爸爸媽媽或者其他人隨便的一句話,在心里記很久。
也正是因為這些無心的話語,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很久都無法抹去的陰影,前文中的妹妹小麗,就是這樣的孩子。
在父母眼中,孩子犯錯是必須受到懲罰的,他們只有在體會犯錯帶來的痛苦時,才能積攢經驗,才能長記性。
所以在中國,體罰孩子是常見的教育方式,不同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罰方式,比如打手心、罰站等等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