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王勾踐、劉邦、楊堅以及朱元等,為了國家能夠穩定,都進行了除掉功臣的動作。
不過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帝王,他建立國家之后沒有大開沙戮,僅用了一杯酒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。這位帝王就是趙匡胤,他的善良之舉堪稱后世之楷模。
說起「杯酒釋兵權」,有人將其評論為中國歷史上「十大陽謀」之一,這一點確實不過分。
公元960年,趙匡胤通過陳橋事變「黃袍加身」,篡奪了后周政/權,成為了皇帝。隨后趙匡胤帶著人馬南征北戰,最終平定所有叛亂,使得大宋王朝得以安穩。
這里值得注意,按照正常的思維,趙匡胤奪取后周政/權之后,一般要鏟除那些依舊效忠于后周的大臣。
我們看,這簡直就是一箭三雕的好事情。
可趙匡胤沒有這麼做,按照《宋史》的記載,趙匡胤不但沒有責怪這些大臣,反而因為他們都很忠心而給出了表彰并委以重任。趙匡胤用自己的善良和大度征服了這些人,使得他們由黑轉粉,成為了趙匡胤的鐵桿粉絲。
當然,對于那些非常頑固之人,趙匡胤也使用了雷霆手段。比如后周的李筠以及李重進兩位猛將,他們連續拒絕了趙匡胤的招降之后,還聯合起來出兵反叛。奈何此時的趙匡胤已經收服人心,不到1年的時間后周的兩位猛將就被擊敗。
趙匡胤心善,派兵平亂時千叮萬囑,擊敗叛軍之后不要隨意沙戮,若能抓獲叛將,也要以禮相待。可惜李筠兵敗之后不想投敵,自我了結。另一位叛將李重進也是一腔熱血,不惜戰至一兵一卒,最后也是兵敗倒下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