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皇帝,要麼靠血脈關系繼承家族江山,要麼完全靠自己去打別人的地盤,建立一個新的政權。
其實后者比前者有本事多了,但那是改朝換代,如果要做某個王朝的延續,就得拿血緣關系說話,才顯得名正言順。
歷史上關于皇帝的血脈最受受爭議的,應該就是昭烈帝劉備了。
東漢末年天下大亂,劉備打著漢室宗親、中山靖王后人的旗號,到處招兵買馬,要光復漢室。
中山靖王劉勝,可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,雖不是嫡子,但能攀上這麼一層關系,已經很了不起了。
而且劉勝的關系網亂,說是別人的后代,很可能隨便一查就被打臉了,但劉勝這邊不容易查證。
劉勝的西漢年間的人,劉備是東漢末年的人,兩人中間隔了不知道少輩,劉勝那120多個后人,又開枝散葉出多少人來,沒人算得清。
到了劉備這代,可以說是查無可查,只能聽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了。
可別看劉備是個鄉下人,從小靠跟母親一起編織草鞋為生,跟漢室皇宮半點關系都沒,人家最后查族譜的時候,竟然查到他了,讓一群詬病他身份的人啞口無言。
也證明了漢獻帝,不是糊口亂跟劉備認親戚關系的。
其實捋一捋會發現,劉備的輩分比漢獻帝低,他只是年齡比較大,漢獻帝當時四下無助,想拉攏劉備,也不管輩不輩分的問題了,干脆就認他作劉皇叔算了。
漢獻帝當時是個傀儡皇帝不假,但不代表他傻,他只是孤立無援,從小就生長在被脅迫的環境里,無可奈何而已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